呵呵,當初被吸引近來的招募影片。傻傻的第一次穿的正式去接受面試~
近來之後才知道,要製做出這樣的宣傳很不簡單,
以及最初那群創史的元老們(超佩服,超強的)如何的堅持與努力,才有這樣的正思。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訴說自己在正思的日子的話,
[~Think and Never stop~]
就是經典名句最能表達的吧!
記得第一場是剛進去不久後的幾天,就可以請公假幫忙籌備謝錦老師的沙龍
知後也陸陸續續的、接二連三的、一股作氣的、一不作二不休的,受到了很多思想上的激盪與衝擊,很不同的啟發。
再說長部長說短不短3個學期,陸陸續續的、接二連三的、一股作氣的、一不作二不休的,
從最外圈的普通成員,到中間參與討論籌備,到最後可以發想議題邀請講者~
從發傳單張貼海報,到學習軟體制做宣傳,到發想議題,並且去別的學校邀請老師
在這一場文化、音樂、資本主義中的負責人,深深體驗到要完成一件事情是需要多少人的幫忙與協助之下才可能完成。也知道了過去很多人的努力以及如此的不簡單。
在中正思沙龍的日子就是培養自己的深度,以及提供生活另一種思考的可能性。
雖然也一直覺得自己弱弱的,無法像最初那批人那樣的撐起那麼多事情,
但過程至少很努力,也是很難以忘記的日子,
裡面所認識的每一位學長姊,同儕間與學弟妹,
從非常有限的幾個人當中,就要維持整個正思的運作。
每學期都會有的成員的書展、影展、小沙龍、大沙龍、議題討論、延伸閱讀...
到幹部的開會、籌備、與指導老師討論、新人培訓、與中心討論...
還有還有每年的激勵營或春酒,可以看到各個學校思沙龍的成員與社會人士。
以及一些深具啟發性的演講。
在這裡面真的認識了好多很厲害的人,非常的投入與堅持,對於一種思考與實踐的探討,似乎唯有在大學的時期,能這樣對現有的社會勇敢提出不同的見解與聲音。
能有一群這樣的人在大學時期和你一起探討一起跌撞一起成長。
一起閱讀資料一起參與討論並提出不同見解與看法~
老實說,一開始自己很不習慣... ...
不習慣的是自己,自己從小到大的舊有的習性,
在自己的正思反思中提到:
後來進去後才驚覺! 這裡其實不太適合喜歡看航海王、炫風管家、惡魔奶爸… …等漫畫得自己;不太適合喜歡看哈棒、功夫、樓下的房客… …等小說的自己;分享討論的時候自己等級不夠格的幽默很不妥;對於這邊做事時對人的看法很有點受挫… …。
我沒讀龍應台,不了南方朔,誰是王榮文,別說林百里… …是嚴長壽還是抽菸長壽,不曉得跟自己有沒有關係…
基金會成立宗旨之一是要分別給與文化和人文視野營養的補給、培養年輕人的全球視野、提升深思和論辯的能力,並促使我們關心全球議題,累積國際知識──培養有寬闊全球視野、具世界公民氣質的21世紀「新青年」,是最終的目標。
而我國中喜歡打籃球、看漫畫,高中偶爾打網咖,到這裡只能分享今天的太陽,陽光很暖很舒服~ 可惡!什麼鬼文化和什麼人文視野!自己上課都穿拖鞋講話有時還會略帶語助詞了,壓根不會與世界公民氣質扯上邊~
平常時我和同學聊的都是遊戲的配裝備點法;馬超要和退魔還是武刀?要先出書還是直接破塔?
這裡聊的是一些社會議題,或是不同價值的思辨;童工、學運、品格、教育、罷工、資本主義、還有一些時事新聞的討論… …等等!
肯! 八竿子扯不上關係 老實說一開始很不習慣=’’=,非常非常不習慣~~~
而且很不甘心~~ 非常非常不甘心~
價值觀原本就不同,那種講講話,寫寫文章的人,跟那些打掃的,種菜的,捕魚的,做工的比起來! 我明明是後者,也支持後者,但是為什麼卻一值受到前者的吸引呢?
有的同學要為了學費和餐費打工存錢,一趟台北來回或者參加這樣的活動就燒掉半個月的生活所需知花費呀~
可惡!明明自己的事情就處理不完了,為什麼還要做這些?
明明上上臉書發發噗浪也可以很快樂!但是為什麼在聽演講和分享時會有種喜悅湧上心頭? 講的都是些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的基本道理,但是為什麼從那些人口中說出來就比較有能量?
為什麼在火車站旁坐者自說自話的流浪和別人理都不理他,頂多喵個一眼!
我座在他旁邊看了15分鐘,試著跟他一搭一唱的他也不理我!
當一個人未來想要的生活與自己原生環境所不同時,其中價值的轉變,信念的衝擊,文化語言上的隔閡… …等! 都會讓我有時半夜在學校操場邊罵趕羚羊草枝擺而一邊痛苦掙扎和思索著。
我覺得好像背叛了我的原生家庭,背叛了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
那是過程中的思索,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很謝謝在這裡能有這樣成長的機會。
也謝謝在正思認識的每個人。

成員正書&幹部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