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一個不好笑的屠龍笑話。
沒想到最近發現這個笑話還有人認真的研究了起來
居然還出了一道假命題如下:
单选题
传说古代有个人拜师学屠龙术,他费尽了家产,花了3年时间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后来终于学会了屠龙术。但这个人周游天下竟无用武之地。这个故事说明了
- A.
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
- B.
社会发展阻碍了个人的活动
- C.
只要选择好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就一定能够成才
- D.
个人活动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附上連結網址:http://www.zuoyebao.com/q/624867
(是的我是從簡體字網站上複製貼上的)
===離題一下===
突然想起以前學校上過的一門課(這門課學期末我只拿了60分,應該是我一直讀課本,沒有好好認真讀老師考試前所播放的PPT。)
一門用倚天劍跟屠龍刀來譬喻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這兩大方法途徑。
後來長大稍微懂事之後,才知道就算每個人都有機會學到倚天劍跟屠龍刀的功夫,
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這兩把武器。就算真的讓你拿到了,也不是有機會使用到它。
就算真的有機會使用它,也才發現劍跟刀早就沒人再用了,花了大筆的金錢跟時間。
是大二的事情了。從那時候就知道自己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是不會再學校裡面知道的。
而且有些答案是在老師自己的精華(不知道東湊西湊整理出來的PPT)而不是在書本理。
這讓我學會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寫對答案,就有分數。無關什麼對錯、好壞、或任何價值上的評斷。
寫對答案,就有分數。
但是龍呢?
===因為太難理解了,所以話鋒跳痛的再一轉===
把時間跟金錢放在產業轉型是沒有用的,該改變的是消費與生活習慣。
而消費與生活習慣的改變,跟人們的思想有關。然而思想卻是最容易被改變卻也最難以被改變的。
(但悲傷的是,往往在台灣強調思想的改變與重要性,都是淪為龐式騙局模型的一個手段,
隨著時間改變,只是換個標地物,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各種抱怨,各種不滿都是在認知與實際有所落差時產生,不論是對老闆或主管、對同事或客戶、對老師或同學、對男友或女友、對父母或子女、對自己認識或不認識的人。
人們的腦海中有一個"理想型",也都受這理想型的影響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會覺得生活痛苦是因為自己明明知道(覺得)應該要怎麼做,卻無法去執行,
或者被迫去執行自己不認同(與自己腦海的理想型)的事物。
這就是選擇。
但是龍呢?
===再跳痛的跳回,快要不知到這篇在工殺小了===
但這似乎是全球的趨勢,台灣也無法排除在外。
知識普及與傳遞越來越容易,
而且全球化與網路趨勢使得人們的學習模式不再像以往一樣資料來源有限而且依賴學校與老師。
然而這樣能真正的改善人們的生活嗎?
所以龍呢?
===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
預防問題的發生
what's the problem with you?
然而有時候真正的問題沒有人會想要投入心力,
人們把時間花在假問題上面,是源自於人們的欲求、貪婪與恐懼
所衍生出一系列的生活型態模式,人們投入其中美其名的在解決源源不絕的問題
很簡單,就跟寫答案一樣。寫對答案,就有分數。因為這是一開始所解決的模式。
四十年前的答案,依然適用於今日的考試上。
但是龍呢?
生活的型態已經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改變了。
不單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還是" 我搬走了你的乳酪"
就算每個人真的學會了使用屠龍刀,
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拿到屠龍刀
更少人有機會使用上屠龍刀,
再者,
龍呢。
如果只有豬,不是用殺豬刀比較好?
如果只有雞,
如果只有牛,
切菜的話呢?
切水果的呢?
這樣究竟不屠龍的話,屠龍刀本身的功用就沒法發揮出來。
所以龍呢?
======= 再跳一下 ======
也許只存在古代文獻,神話或者人們口耳相傳
從來沒有人親眼看過或發現有任何相關或直接的證據
所以是一種迷信嗎?
從小到大所接受那不知名不知道在哪不知火舞的"龍",而也因此學習者日後的種種,
下山之後才發現,龍呢?
=======結語======
我想在最短時間內,揭開有關"龍"的層層面紗,種種包裝,各式各異的別稱或譯名,
想過真實的生活,踏實的,不浮誇不虛無飄渺的,
故事雖然有時比真實人生還要真實,但那終究是故事。
有關龍的種種,不存在真實世界
但存在於尚未下山的新一代,他們渴望、他們想像、
一切的武技、勇氣、練習與準備,都是在期待某天與龍放手一搏用盡畢生所學。
也許龍是被創造的,但不論龍存在或不存在。
就像聖杯一樣,牠存在於相信並且去尋找的人。
在旅程中我也想尋找自己心中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