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抱佛腳,倒數30天
快到最後一關了
在修完3門課
考過國家考試
雅思考過7788
實習
就可以順利畢業了
先以兩倍速度練習雅思聽力
在網路上報名了30天的雅思寫作課程
接受自己程度不好
自己鼓勵自己
勇於練習
從錯誤中學習
滴答嘻哈
人生旅程,滴滴答答,嘻嘻哈哈。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把所有的不安恐懼緊張焦慮沮喪留在這裡
把所有的不安恐懼緊張焦慮沮喪留在這裡,再繼續前進吧!
倒數第二個學期,留學之路似乎隱約看到終點
還剩下五份作業,一個期末考,這一學期就結束
再來是四周的第三次實習
實習後得打工賺取簽證費與後的學費
還得考過澳洲的literacy and numeracy考試
下學期三門課
考過雅思7788
與最後一次五周的實習
就能畢業了。
漫漫長路,一路上曲折顛頗蹣跚的前行
花了那麼多的時間、金錢、心力在邊
自己學到了什麼? 是否有進步?
是否最終能有好的結果?
對於自身能力的質疑,還有沒自信
只能懷著這一切的惶恐繼續往前
因為沒有停下來的選擇
只能繼續往前走了
倒數第二個學期,留學之路似乎隱約看到終點
還剩下五份作業,一個期末考,這一學期就結束
再來是四周的第三次實習
實習後得打工賺取簽證費與後的學費
還得考過澳洲的literacy and numeracy考試
下學期三門課
考過雅思7788
與最後一次五周的實習
就能畢業了。
漫漫長路,一路上曲折顛頗蹣跚的前行
花了那麼多的時間、金錢、心力在邊
自己學到了什麼? 是否有進步?
是否最終能有好的結果?
對於自身能力的質疑,還有沒自信
只能懷著這一切的惶恐繼續往前
因為沒有停下來的選擇
只能繼續往前走了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塔斯馬尼亞租車
塔斯馬尼亞租車
記得要帶駕照正本跟國際駕照(或駕照翻譯)
租車公司要求得有正本才能租。
上次朋友 一個只有帶國際駕照,結果不能租
另一個只有台灣駕照正本,也不能租
後來是當天照合法翻譯機構幫駕照正本翻譯,才能租到車。
所以來塔斯馬尼亞玩要租車的朋友,記得 正本跟國際駕照都要哦!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接受陌生"哥哥"巧克力的小四弟弟
旅程結束了,但很多事情還沒告一段落。
回台灣兩週,還在整理的自己過去所留下的攤子。
買了表面油漆準備去育賢公寓完成最後的程序。
機車剛停好就看到樓下安親美語門口前站著一位小弟弟
「門還沒開阿?」我說
「嗯!」他回答
我把機車停好,望了望那鐵捲門,又看了一下招牌。
「你幾點上課阿?」我問,同時也把手機拿了出來,準備撥打招牌上室話的電話號碼。
「三點。」他說。
他就坐在樓梯口,似乎等了一段時間了。
「三點!? 三點上課你這麼早就來啦!?」
我看了看時間,也才剛過一點沒幾分。號碼撥通,響了好幾聲
「嗯! 我放學後就直接走過來了。」他說著。
(哦!今天是星期三,國小都只上半天課的,用走的過來,想必就是陽光國小的學生吧)
我心中想
「你幾年級呀!」我問
電話的那頭持續響著,但遲遲都沒有人接。 我走了過去,看了看大門口,好像沒人在裡面。
「四年級。」他玩弄著自己的書包回答著。
「哦! 好像沒有人在裡面呢,之前你這個時間來門開了嗎?」我把電話掛掉,在我包包裡翻了翻。
「對阿,之前來的時候就開門了。」放下書包,看著我。
「諾,要不要吃巧克力?」我拿出一盒巧克力遞給他,前陣子小七買的,兩件八折。一盒我吃了,另一盒還沒開封。
「好阿!」有點猶豫但又很開心的答應了「謝謝!」 他說
(疑!不是不應該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嗎? 居然爽快的整盒拿去了,哈哈哈。)
剛好!公寓的管理員看到我,跟我打聲招呼,哈啦了幾句,說一些很久沒看到的話。
我也順便請管理員幫忙,請他撥打手機號碼打給那補習班的人。
「再等一下阿,應該很快就來了。」我說。
「嗯!謝謝。」他說完後,看著包裝,看看要怎麼拆。
接著我就準備開始今天簡單油漆小工的活。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
每次跟小朋友講話好像都能獲得一種純粹的感覺。
其實想回去作能跟小孩子玩(相關)的工作,但那實在太任性了XD 。
而且這願望我也已經實現了,開心的心滿意足啊。
缺工已經缺很大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人力。
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自私任性了,得貢獻出一己之力。
很多對於打工渡假回來後,會有很多問題,
說是會有就業的斷層、找不到工作、不習慣工作或生活、不習慣薪水... ... ...
但我覺得很多的情況都因人而異啦,每個人想走的路都不同,那些文章也只能參考參考
至於那些問題我自己要怎麼去出裡面對解決呢~
就 We See, We See 吧 XD
至少戰備存糧是夠的,找工等工也是所學技能之一。
(西澳的Casino。等工的時候就是四處看看的好時機!)
回台灣兩週,還在整理的自己過去所留下的攤子。
買了表面油漆準備去育賢公寓完成最後的程序。
機車剛停好就看到樓下安親美語門口前站著一位小弟弟
「門還沒開阿?」我說
「嗯!」他回答
我把機車停好,望了望那鐵捲門,又看了一下招牌。
「你幾點上課阿?」我問,同時也把手機拿了出來,準備撥打招牌上室話的電話號碼。
「三點。」他說。
他就坐在樓梯口,似乎等了一段時間了。
「三點!? 三點上課你這麼早就來啦!?」
我看了看時間,也才剛過一點沒幾分。號碼撥通,響了好幾聲
「嗯! 我放學後就直接走過來了。」他說著。
(哦!今天是星期三,國小都只上半天課的,用走的過來,想必就是陽光國小的學生吧)
我心中想
「你幾年級呀!」我問
電話的那頭持續響著,但遲遲都沒有人接。 我走了過去,看了看大門口,好像沒人在裡面。
「四年級。」他玩弄著自己的書包回答著。
「哦! 好像沒有人在裡面呢,之前你這個時間來門開了嗎?」我把電話掛掉,在我包包裡翻了翻。
「對阿,之前來的時候就開門了。」放下書包,看著我。
「諾,要不要吃巧克力?」我拿出一盒巧克力遞給他,前陣子小七買的,兩件八折。一盒我吃了,另一盒還沒開封。
「好阿!」有點猶豫但又很開心的答應了「謝謝!」 他說
(疑!不是不應該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嗎? 居然爽快的整盒拿去了,哈哈哈。)
剛好!公寓的管理員看到我,跟我打聲招呼,哈啦了幾句,說一些很久沒看到的話。
我也順便請管理員幫忙,請他撥打手機號碼打給那補習班的人。
「再等一下阿,應該很快就來了。」我說。
「嗯!謝謝。」他說完後,看著包裝,看看要怎麼拆。
接著我就準備開始今天簡單油漆小工的活。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
每次跟小朋友講話好像都能獲得一種純粹的感覺。
其實想回去作能跟小孩子
而且這願望我也已經實現了,開心的心滿意足啊。
缺工已經缺很大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人力。
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自私任性了,得貢獻出一己之力。
很多對於打工渡假回來後,會有很多問題,
說是會有就業的斷層、找不到工作、不習慣工作或生活、不習慣薪水... ... ...
但我覺得很多的情況都因人而異啦,每個人想走的路都不同,那些文章也只能參考參考
至於那些問題我自己要怎麼去出裡面對解決呢~
就 We See, We See 吧 XD
至少戰備存糧是夠的,找工等工也是所學技能之一。
(西澳的Casino。等工的時候就是四處看看的好時機!)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開始與結束。
第一年的旅程快到了尾聲,因為好奇而想體驗工作有三個,
1. 餐廳 (Frasers Restaurant in Kings Park)
3. 工地 (Gyprock construction)
都做過了,很特別的體驗,遇到了很多人,學到了很多。
也有做過其他短暫的臨時工(捲餅、工廠)。
1. 餐廳 (Frasers Restaurant in Kings Park)
2. 農場 (Picking Grape)
都做過了,很特別的體驗,遇到了很多人,學到了很多。
也有做過其他短暫的臨時工(捲餅、工廠)。
當知道有個地方是與這個場景那麼像,就非常想去看看。
出發的原因總是很單純,一句話,一張圖,就開起了旅程的想像。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波狄爾認為社會空間是由許多場域(champs)所組成的,它如同市場體系一樣,進行著多樣化的資本競爭與交換,人類活動的目標即在累積和獨佔各種資本,以維護或提昇自己在場域中的地位。雖然每個主體在場域中的行動目的不一樣,有些試圖維護既得利益,有些意欲打破現狀,輸贏的機會則決定於他們在該場域中所擁有資本的多寡。這些資本,可以劃分成四大類: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象徵資本(symbolic capital)。"
不知道為什麼,過了很久還是想把這想法記錄下來,雖然毫無意義,但是覺得部紀錄下來生命中會有遺憾。(不過這篇依然保有我錯字以及跳tone的風格)
第一次知道"社會階層"這概念是在大一社會學的課堂中,
除了一篇又一篇的英文文章,一次又一次的摘要心得,跟一堂又一堂的同學PPT報告
本來應該是覺得很廢的一堂課。
,但是裡面的內容影響了我到目前現在對社會的看法。
“不論共享的資源種類是哪一種,凡享有相似的社會資源團體都可以稱為「社會階層」。其中享有相似的經濟關係資源的團體,如擁有生產工具者,才被定義為「社會階級」。”
所謂「社會階層化」( social stratification ),根據謝高橋的《社會學》第 276 頁的定義:
“一個社會系統將其稀少而有價值的資源,不均等地分配給相當固定的等級地位的過程。”
課堂上所學是相當抽象與概念性的,卻不難理解。
但真正讓我感受到社會階層差異是在生活上的一些經驗。
例如:
1. 聽到學長約學妹吃飯時,學妹說一餐的預算再2500以下都OK、
2. 國中小朋友天真無邪的跟我說他的存款有60萬耶,還是他"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後來我告 訴他不可以隨便跟別人說他有存款60萬!!!不然會有人生安危的顧慮XD)
3. 國小小朋友在等家長接送時,討論起彼此家中的車子,其中A小朋友說: 你知道嗎,聽說那個誰誰誰爸爸開的車子,前面一個圈圈代表要50萬耶
出社會後更是深刻。
(提供保險服務的人都會問我以後有甚麼規劃打算,工作以及想要幾歲退休生活或者一些個人夢想的問題。我說我希望我老了以後可以過著在校園中當工友或者是打掃教室的生活。)
=================================================================
在學生時代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有做過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種是
每週要固定打掃教室,擦黑板又吸粉筆灰、有時垃圾又臭又髒的、報廢維修一些東西。
餐廳服務態度要好、動作要快、還有清潔打掃有的沒有的,晚班回去又晚身上又有味道洗個澡很累才睡覺。
有時薪水才符合最低工資。
曾有朋友跟我聊說,覺得我做這些太可惜了,當時我還聽不懂,雖然很累,但我覺得還蠻好玩的。
另一種
打工相關經驗是在系辦的電腦教室顧台
或課程TA計畫助理之類的缺。
顧顧系上電腦教室有冷氣吹又不用甚麼勞動就能有錢領時在是很涼缺
一方面旁聽課程,架設電腦投影機,改改小考,點名,登記成績與發揮創意巧立名目的核對發票也不會太傷腦
有時還可以定pizza吃或者到湖畔吃個茶點之類的東西,是真的還蠻愜意der~
薪水也是符合最低工資。
不同的經濟生產領域遇到的人也不一樣,當聊天的內容與所關心的事務也不同,對於人生的規畫想像也很大的差異,我一直無法清楚確定自己要走哪種人生。
也一直想要很開心的過著可以探索世界滿足自己好奇心又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同時對社會有所貢獻生活經濟上也還過得去的理想中的生活。
也會去學學在台灣其實用不太到的英文,考著公司不會看的證照,但一方面卻又覺得這真是沒三小路用的"花錢投資自己?"(投資有所風險,損益請自行評估,切勿盲從人云亦云)。後來才決定不想照著外面的標準走,只要生活上還過得去,照著自己內心的方向走生活才會充實&快樂。
=================================================================
"通常一個社會體系中,會因個人不同的特質(學歷、收入等)、能力、聲望、權力及影響力等形成較持久的社會階層。
社會階層化的結果決定個人的「生活機會」,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其中包括死亡(機會)與健康、教育機會的多寡、社會正義的保障等(陳嘉陽,2012)。"
=================================================================
不像某些畢業生有親朋好友學長姐學弟妹引進介紹職缺,或者承接家族企業。
跟大多數人一樣的是投著履歷跟一關關的面試
(後來覺得投履歷跟面試真是太遜了,應該投企劃案與遞名片的。有眼光的公司自然會雇用你,你也可以立馬發揮你的專長。履歷這種東西只是整理後記錄自己)
但在理解到社會體系的經濟生產模式後,以及一些現實生活考量(ex:父母退休後要扶養,女友會考慮你的經濟地位而決定要不要跟妳在一起,將來小孩子教育,以及自己自我實現的規劃...等等) 一些人生壽險業務員會恐嚇提醒你的現實生活考量。
但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仍然不想去CARE這一些大道理。
還有一些好奇,跟一些事想要去完成。整個很不懂事,當別人都在規劃三年五年要達到怎樣職位怎樣工作的時候,再繼續進修研究所攻讀博碩士學位的時候,
我卻想想了有什麼事情是自己還沒完成以及想要做的,想想生命中有沒有甚麼遺憾。
我就想起以前還蠻羨慕有的同學家裡能讓他們去上安親班或補習班的,
還有也很羨慕同學家裡能帶他們出國去玩。
羨慕是羨慕,但懂事的我也不敢跟家裡提出這種要求,
所以長大後就先來實現自己小時候的願望!!!!!
=========================================
喜歡跟小朋友玩得我,就很任性的找了家補習班的工作,
領了傳說中的薪水,但那些時間我很咖心。
以及飛去澳洲打工惹
=======================================
"有種說法認為教育並不能縮小社會的不平等,反而促成不平等的再生產。學校教授科目與學科內容都被宰制者做了分類(像一般對文組和理組的評價),而宰制者利用他們本身的優勢(也就是文化資本的積累)來保障並維持宰制階級的延續性,故父母本身的資本對子女的職業生涯影響甚大,造成階級的代間流動緩慢,而造成文化再製。"
=================================================
想有個能穩定收入的工作,但又想闖闖看看這世界~
之後自己會有著怎樣的生活呢?
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活機會壓~別太年輕就屈就於環境了。
我不是在放蕩或浪費生命,而是在嘗試著各種可能性。
不知道為什麼,過了很久還是想把這想法記錄下來,雖然毫無意義,但是覺得部紀錄下來生命中會有遺憾。(不過這篇依然保有我錯字以及跳tone的風格)
第一次知道"社會階層"這概念是在大一社會學的課堂中,
除了一篇又一篇的英文文章,一次又一次的摘要心得,跟一堂又一堂的同學PPT報告
本來應該是覺得很廢的一堂課。
之後相關的課程之一。 |
“不論共享的資源種類是哪一種,凡享有相似的社會資源團體都可以稱為「社會階層」。其中享有相似的經濟關係資源的團體,如擁有生產工具者,才被定義為「社會階級」。”
所謂「社會階層化」( social stratification ),根據謝高橋的《社會學》第 276 頁的定義:
“一個社會系統將其稀少而有價值的資源,不均等地分配給相當固定的等級地位的過程。”
課堂上所學是相當抽象與概念性的,卻不難理解。
但真正讓我感受到社會階層差異是在生活上的一些經驗。
例如:
1. 聽到學長約學妹吃飯時,學妹說一餐的預算再2500以下都OK、
2. 國中小朋友天真無邪的跟我說他的存款有60萬耶,還是他"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後來我告 訴他不可以隨便跟別人說他有存款60萬!!!不然會有人生安危的顧慮XD)
3. 國小小朋友在等家長接送時,討論起彼此家中的車子,其中A小朋友說: 你知道嗎,聽說那個誰誰誰爸爸開的車子,前面一個圈圈代表要50萬耶
而B小朋友說: 蛤!!!有那麼貴哦!!! 那我們家怎麼還有兩部~
出社會後更是深刻。
很有環保意識的生財工具 |
(提供保險服務的人都會問我以後有甚麼規劃打算,工作以及想要幾歲退休生活或者一些個人夢想的問題。我說我希望我老了以後可以過著在校園中當工友或者是打掃教室的生活。)
=================================================================
在學生時代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有做過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種是
每週要固定打掃教室,擦黑板又吸粉筆灰、有時垃圾又臭又髒的、報廢維修一些東西。
餐廳服務態度要好、動作要快、還有清潔打掃有的沒有的,晚班回去又晚身上又有味道洗個澡很累才睡覺。
有時薪水才符合最低工資。
曾有朋友跟我聊說,覺得我做這些太可惜了,當時我還聽不懂,雖然很累,但我覺得還蠻好玩的。
另一種
打工相關經驗是在系辦的電腦教室顧台
或課程TA計畫助理之類的缺。
顧顧系上電腦教室有冷氣吹又不用甚麼勞動就能有錢領時在是很涼缺
一方面旁聽課程,架設電腦投影機,改改小考,點名,登記成績與發揮創意巧立名目的核對發票也不會太傷腦
有時還可以定pizza吃或者到湖畔吃個茶點之類的東西,是真的還蠻愜意der~
薪水也是符合最低工資。
不同的經濟生產領域遇到的人也不一樣,當聊天的內容與所關心的事務也不同,對於人生的規畫想像也很大的差異,我一直無法清楚確定自己要走哪種人生。
也一直想要很開心的過著可以探索世界滿足自己好奇心又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同時對社會有所貢獻生活經濟上也還過得去的理想中的生活。
也會去學學在台灣其實用不太到的英文,考著公司不會看的證照,但一方面卻又覺得這真是沒三小路用的"花錢投資自己?"(投資有所風險,損益請自行評估,切勿盲從人云亦云)。後來才決定不想照著外面的標準走,只要生活上還過得去,照著自己內心的方向走生活才會充實&快樂。
=================================================================
"通常一個社會體系中,會因個人不同的特質(學歷、收入等)、能力、聲望、權力及影響力等形成較持久的社會階層。
社會階層化的結果決定個人的「生活機會」,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其中包括死亡(機會)與健康、教育機會的多寡、社會正義的保障等(陳嘉陽,2012)。"
不像某些畢業生有親朋好友學長姐學弟妹引進介紹職缺,或者承接家族企業。
跟大多數人一樣的是投著履歷跟一關關的面試
(後來覺得投履歷跟面試真是太遜了,應該投企劃案與遞名片的。有眼光的公司自然會雇用你,你也可以立馬發揮你的專長。履歷這種東西只是整理後記錄自己)
但在理解到社會體系的經濟生產模式後,以及一些現實生活考量(ex:父母退休後要扶養,女友會考慮你的經濟地位而決定要不要跟妳在一起,將來小孩子教育,以及自己自我實現的規劃...等等) 一些人生壽險業務員會
但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仍然不想去CARE這一些大道理。
還有一些好奇,跟一些事想要去完成。整個很不懂事,當別人都在規劃三年五年要達到怎樣職位怎樣工作的時候,再繼續進修研究所攻讀博碩士學位的時候,
我卻想想了有什麼事情是自己還沒完成以及想要做的,想想生命中有沒有甚麼遺憾。
我就想起以前還蠻羨慕有的同學家裡能讓他們去上安親班或補習班的,
還有也很羨慕同學家裡能帶他們出國去玩。
羨慕是羨慕,
所以長大後就先來實現自己小時候的願望!!!!!
=========================================
喜歡跟小朋友玩得我,就很任性的找了家補習班的工作,
領了傳說中的薪水,但那些時間我很咖心。
因為是剛起步的小型連鎖補習班,所以沒勞健保的現金工,以及缺乏完善的制度。 但老闆跟老闆娘很Nice,前輩們也不藏私的分享他們的人身經驗,還有很多正妹同事們!!!! |
手上拿的塑膠袋應該ps掉才對。 |
=======================================
"有種說法認為教育並不能縮小社會的不平等,反而促成不平等的再生產。學校教授科目與學科內容都被宰制者做了分類(像一般對文組和理組的評價),而宰制者利用他們本身的優勢(也就是文化資本的積累)來保障並維持宰制階級的延續性,故父母本身的資本對子女的職業生涯影響甚大,造成階級的代間流動緩慢,而造成文化再製。"
=================================================
想有個能穩定收入的工作,但又想闖闖看看這世界~
之後自己會有著怎樣的生活呢?
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活機會壓~別太年輕就屈就於環境了。
我不是在放蕩或浪費生命,而是在嘗試著各種可能性。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體會
終於能夠體會,家長的心情,那種不願讓小孩子走自己辛苦的路。
也能夠瞭解,為啥這麼多家長,
在填志願時會要自己小孩填那些所謂的 "熱門科系",
或希望自己小孩能進大公司或考公務人員。
綜使再多的文章評論台灣這種"現象",但這是父母心。
體會到不只是這邊的生活、文化跟工作,
衝擊到更是許多以前的生活、想法。
最近的回憶好多好多的湧現,都沒辦法一一整理,一閃而過。
但有些時候的有些路一定得走才能懂,
一定得捨才能得。
既來之,則安之。
也能夠瞭解,為啥這麼多家長,
在填志願時會要自己小孩填那些所謂的 "熱門科系",
或希望自己小孩能進大公司或考公務人員。
綜使再多的文章評論台灣這種"現象",但這是父母心。
體會到不只是這邊的生活、文化跟工作,
衝擊到更是許多以前的生活、想法。
最近的回憶好多好多的湧現,都沒辦法一一整理,一閃而過。
但有些時候的有些路一定得走才能懂,
一定得捨才能得。
既來之,則安之。
自己選的路,從不後悔
不求頂天立地,但是至少無愧於心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第一個月隨札
如果命中注定的定義是-在生命中一定會發生的。
那麼詛咒呢?
=======================
辛苦是三倍辛苦,開心也是三倍開心
有些人是來追夢來圓夢的
有些人是來體驗不同生活
有些人來是來賺第一桶金
我來是想要解開詛咒的
如果說認真就輸了,那太認真是我的缺點,
太用力的在生活了,我想擺脫這種詛咒。
出發前怎麼想也不會想到,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過。更別說體驗了。
出發前有一大堆人已經來了,也有一大堆人已經回去了,
新聞媒體不實的報導,甚至還有節目分享跟討論,
但不管怎樣,那些都是別人的人生。
只要擔的起風險責任的起來,加點點勇氣,時機到了,就是做選擇。
一個選擇,一段人生的旅程。
有些快畢業了,大學、碩士或博班,
有些剛入社會,開始打怪練等賺錢,
有些練了一兩年了,轉職的轉職,換角色的換角色,
有些考上了,成了遊戲中重要的NPC,
有些也出去看看世界不同的風貌,
還有很多很多正在各行各業正在自己的旅程中。
我希望自己在現在的旅程都中能習得解開詛咒的元素跟能力
回去後能解開詛咒再開始另一段的旅程。
==========最後分享喜歡的歌,鼓勵自己也鼓勵大家=============
曲名:最後的光芒
演唱:Pijika
走在艱難漫長旅途
佈滿者荊棘般的道路
被尖銳的刺,刺傷
幾乎再也無法容忍
為什麼命運如此艱難
雙手到底有多少能耐
但內心,堅持
並且還會大聲呼喊
在那沒有星空的夜晚
我仍會不斷走下去
在迷途之中,仍舊有愛的光芒引領我
時間永遠不會停息
我也必須要與它同行
每次的失敗
都要提醒自己明白
生活要從困境中展開
只求內心不要再搖擺
關於生命篇章
我們要讓它有意義
在那沒有星空的夜晚
我仍會不斷走下去
在迷途之中,仍舊有愛的光芒引領我
即使夢想如此地寒酸
也千萬別放棄希望
只要天空仍有一絲微光
就走向最後的光芒
最後的光芒
寒夜裡忍受寂寞
仰望天空回首過去
或許是遙遠路途侵蝕我心
在黑暗裡祈禱著
還有愛來保護我們
忠於自己的心意,不放棄
在那沒有星空的夜晚
我仍會不斷走下去
在迷途之中,仍舊有愛的光芒引領我
即使夢想如此地寒酸,也千萬別放棄希望
只要天空仍有一絲微光
就走向最後的光芒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