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過了很久還是想把這想法記錄下來,雖然毫無意義,但是覺得部紀錄下來生命中會有遺憾。(不過這篇依然保有我錯字以及跳tone的風格)
第一次知道"社會階層"這概念是在大一社會學的課堂中,
除了一篇又一篇的英文文章,一次又一次的摘要心得,跟一堂又一堂的同學PPT報告
本來應該是覺得很廢的一堂課。
之後相關的課程之一。 |
“不論共享的資源種類是哪一種,凡享有相似的社會資源團體都可以稱為「社會階層」。其中享有相似的經濟關係資源的團體,如擁有生產工具者,才被定義為「社會階級」。”
所謂「社會階層化」( social stratification ),根據謝高橋的《社會學》第 276 頁的定義:
“一個社會系統將其稀少而有價值的資源,不均等地分配給相當固定的等級地位的過程。”
課堂上所學是相當抽象與概念性的,卻不難理解。
但真正讓我感受到社會階層差異是在生活上的一些經驗。
例如:
1. 聽到學長約學妹吃飯時,學妹說一餐的預算再2500以下都OK、
2. 國中小朋友天真無邪的跟我說他的存款有60萬耶,還是他"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後來我告 訴他不可以隨便跟別人說他有存款60萬!!!不然會有人生安危的顧慮XD)
3. 國小小朋友在等家長接送時,討論起彼此家中的車子,其中A小朋友說: 你知道嗎,聽說那個誰誰誰爸爸開的車子,前面一個圈圈代表要50萬耶
而B小朋友說: 蛤!!!有那麼貴哦!!! 那我們家怎麼還有兩部~
出社會後更是深刻。
很有環保意識的生財工具 |
(提供保險服務的人都會問我以後有甚麼規劃打算,工作以及想要幾歲退休生活或者一些個人夢想的問題。我說我希望我老了以後可以過著在校園中當工友或者是打掃教室的生活。)
=================================================================
在學生時代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有做過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種是
每週要固定打掃教室,擦黑板又吸粉筆灰、有時垃圾又臭又髒的、報廢維修一些東西。
餐廳服務態度要好、動作要快、還有清潔打掃有的沒有的,晚班回去又晚身上又有味道洗個澡很累才睡覺。
有時薪水才符合最低工資。
曾有朋友跟我聊說,覺得我做這些太可惜了,當時我還聽不懂,雖然很累,但我覺得還蠻好玩的。
另一種
打工相關經驗是在系辦的電腦教室顧台
或課程TA計畫助理之類的缺。
顧顧系上電腦教室有冷氣吹又不用甚麼勞動就能有錢領時在是很涼缺
一方面旁聽課程,架設電腦投影機,改改小考,點名,登記成績與發揮創意巧立名目的核對發票也不會太傷腦
有時還可以定pizza吃或者到湖畔吃個茶點之類的東西,是真的還蠻愜意der~
薪水也是符合最低工資。
不同的經濟生產領域遇到的人也不一樣,當聊天的內容與所關心的事務也不同,對於人生的規畫想像也很大的差異,我一直無法清楚確定自己要走哪種人生。
也一直想要很開心的過著可以探索世界滿足自己好奇心又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同時對社會有所貢獻生活經濟上也還過得去的理想中的生活。
也會去學學在台灣其實用不太到的英文,考著公司不會看的證照,但一方面卻又覺得這真是沒三小路用的"花錢投資自己?"(投資有所風險,損益請自行評估,切勿盲從人云亦云)。後來才決定不想照著外面的標準走,只要生活上還過得去,照著自己內心的方向走生活才會充實&快樂。
=================================================================
"通常一個社會體系中,會因個人不同的特質(學歷、收入等)、能力、聲望、權力及影響力等形成較持久的社會階層。
社會階層化的結果決定個人的「生活機會」,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其中包括死亡(機會)與健康、教育機會的多寡、社會正義的保障等(陳嘉陽,2012)。"
不像某些畢業生有親朋好友學長姐學弟妹引進介紹職缺,或者承接家族企業。
跟大多數人一樣的是投著履歷跟一關關的面試
(後來覺得投履歷跟面試真是太遜了,應該投企劃案與遞名片的。有眼光的公司自然會雇用你,你也可以立馬發揮你的專長。履歷這種東西只是整理後記錄自己)
但在理解到社會體系的經濟生產模式後,以及一些現實生活考量(ex:父母退休後要扶養,女友會考慮你的經濟地位而決定要不要跟妳在一起,將來小孩子教育,以及自己自我實現的規劃...等等) 一些人生壽險業務員會
但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仍然不想去CARE這一些大道理。
還有一些好奇,跟一些事想要去完成。整個很不懂事,當別人都在規劃三年五年要達到怎樣職位怎樣工作的時候,再繼續進修研究所攻讀博碩士學位的時候,
我卻想想了有什麼事情是自己還沒完成以及想要做的,想想生命中有沒有甚麼遺憾。
我就想起以前還蠻羨慕有的同學家裡能讓他們去上安親班或補習班的,
還有也很羨慕同學家裡能帶他們出國去玩。
羨慕是羨慕,
所以長大後就先來實現自己小時候的願望!!!!!
=========================================
喜歡跟小朋友玩得我,就很任性的找了家補習班的工作,
領了傳說中的薪水,但那些時間我很咖心。
因為是剛起步的小型連鎖補習班,所以沒勞健保的現金工,以及缺乏完善的制度。 但老闆跟老闆娘很Nice,前輩們也不藏私的分享他們的人身經驗,還有很多正妹同事們!!!! |
手上拿的塑膠袋應該ps掉才對。 |
=======================================
"有種說法認為教育並不能縮小社會的不平等,反而促成不平等的再生產。學校教授科目與學科內容都被宰制者做了分類(像一般對文組和理組的評價),而宰制者利用他們本身的優勢(也就是文化資本的積累)來保障並維持宰制階級的延續性,故父母本身的資本對子女的職業生涯影響甚大,造成階級的代間流動緩慢,而造成文化再製。"
=================================================
想有個能穩定收入的工作,但又想闖闖看看這世界~
之後自己會有著怎樣的生活呢?
不同的社會階層,其所代表的最大意義就是生活機會的差異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活機會壓~別太年輕就屈就於環境了。
我不是在放蕩或浪費生命,而是在嘗試著各種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